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關於在職班研究所考試 part2

通常報考在職專班
在學校網站會有許多的資訊可以查詢
一般而言都會提供PDF檔案

在報名之前可以先看清楚報考的資格跟所需要考試的內容 日期 等
對每個上班族是個相當便利的服務
但是呢 台科大 基本上還是會需要購買實體的簡章
因為他的簡章後方有個專屬於每個考生的報名驗證碼
及準備寄回學校的信封袋等
準備好所有的資料後
便請假前往台科大的大門口警衛室
購買一份五十元的簡章

另外再將所有的電子資料檔準備好
至相關的影印裝訂店列印跟影印畢業證書及其他相關資料
我那時的自傳履歷及研究規劃加上公司簡介等資料
大約20~30頁 膠裝封訂 全部竟然只需41元
實在是相當的便宜阿!

寄出報名資料(含推薦函)跟轉賬報名費後
就開始了自己的讀書規劃衝刺

因為報名離散數學的時間已經超過函授班的時間
只能上數位錄影課程(也就是看錄影
因此到了TKB數位學堂上課
目前TKB的各分校分布相當的多
可以先查詢一下自己住家或者公司附近是否有
避免像我一開始不清楚 傻傻的往台北火車站衝
當時是在南港上班~六點下班七點二十要準時坐在位置上看錄影
實在是相當的神經病
尤其是遇到了星期五的晚上 往台北火車站的路上 實在是非常的塞
聽完三個小時的課(或者應該是說睡了一個多小時阿
在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
實在是一大挑戰



後來改到內湖學堂後 實在是改善了不少上課的效益
不過內湖學堂的課 不ㄧ定天天都是四堂課可以選

離散數學~聽黃子嘉老師上課
真的很厲害 我這個門外漢
竟然可以完全聽的懂
而且按部就班 可以吸收瞭解!
但是我覺得上課認真聽 是最重要的
筆記一定要做!
回去在看復習的時候 才能吸收
個人覺得黃子嘉的那兩本書其實跟他上課講的內容沒有很一樣
看筆記跟看他的書 好像是兩件事
筆記看筆記的 書讀書的 沒有絕對的相關連

一個禮拜我後來安排上課的時間是星期一到五選擇一天上課
星期六至少選擇兩堂課
這樣一個禮拜的進度就是九個小時在離散數學上
另外平日跟星期天就是念作業系統跟演算法
(但是人的惰性 真的太大了
後來筆試的結果
我幾乎都是靠離散數學衝高分數阿!!!
我的作業系統(當初認為是最好拿分的部份) 一分未得阿
當然另外一個部份我在相信考古題了
我完全努力的在看死結的部份
但是今年卻是完全沒考阿
大囧

所以初審的分數
我的拿分如下
資料審核 69.5分 (比重20%) =13.9
筆試 40分 (比重40%) =16
才拿29.9分阿
相當的低

不過幸運的讓我低空飛進了 第二關口試
也開始準備了第二關口試 (還有比重40%)
所以要開始好好搶分阿(也有今年要名落孫山的準備了

口試時
服裝個人穿著最標準的西裝 以防萬一
也提早了一個小時到學校考場準備
台科資工所第二關 是沒有投影機跟NB的
每個人限時十五分鐘
所以每個人到場的時間都是有安排好的

那天早上
每個考生都是穿著正式服裝居多
我前後大概看了十幾個考生
大概只有一到兩個穿牛仔褲 比較休閒帶著一點正式
其他的都是西裝跟套裝為主
口試分兩關
因為早到 所以自己有偷偷描了一下 兩關的把關教授到底是誰

而且牆壁上也有掛著 每個老師照片跟專長領域
可以看著照片比照一下
(因為前人跟網路有交代 可以在口試前 先瞭解老師的領域是啥 口試有聊到 可以加分
自己還默默竊喜
哪知道 接下來自己面對的是一連串嚴苛的考驗阿!

第一關
總共四個教授
一開始他們會先要求自我介紹
這時候老師們就會依照你介紹的內容
開始發問
第一個老師 就問我工作相關的問題
第二個老師 就問網路及資料庫相關
第三個老師 考的是專業科目
原本是問我是否有上過 XXXX課 (因為我不是本科系 所以連聽都沒聽過該課程
第四個老師便跳出來補充 告知第三個老師說
因為我是念觀光的 所以不可能上過該課程
於是 第三個老師便改問離散數學相關的
什麼是 集合
什麼是 無限集合 跟有限集合

基本上這關大家都是黑臉阿 沒有白臉
問的問題都很嚴格犀利
根據之前的經驗 如果不會就老實說不會
老師們會改問下一個問題的

第一關出來後 緊接著進入第二關
第二關 總共三個老師
他們也是一開始要求考生自我介紹
這個時候他們會認真的看 當初準備的基本資料(簡歷‘大學成績單等
然後第一個老師就問了我有關大學微積分的分數為什麼那麼高
數學是不是不錯之類的
我回答後
第二個老師也是跟隨著數學的問題發問
第三個老師就問為什麼想來研究所
及學哪個方面
我回答的是網路相關
他們就接著問 那對網路撩解有多少
基本上第二關的每個老師都是白臉阿
這關的氣氛相當的好
就是聊聊天的感覺
稍微安慰了我第一關 被電爆的心靈
但是呢
整體上自己對口試表現 相當的不滿意
也很低落得離開學校
抱著明年再來了想法了..........

沒有留言: